文化寻根·约会当代诗路山水丨鉴湖水,唐人名副其实的“诗与远方”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 实习生 徐子言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胡可先《浙东唐诗编年史长编》

●何善蒙《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意蕴研究》

在浙江省的这些城市中,绍兴建城最早,历史名人最多,毛主席就曾讲绍兴是“鉴湖越台名士乡”……可以说,绍兴是浙江的“罗马”。

温润的浙东,最不缺的就是水。

唐人爱漫游,游览浙东时,常沿着水路从中原来到杭州,自钱塘江畔渡口登船,沿浙东运河到绍兴,南入曹娥江、剡溪,终到天姥山、天台山……行到水穷处,登高而远眺,在这条贯穿浙江东部的山水人文旅游风景线上,他们一路赏游怀古,拜谒行卷,吟诗作赋,串起一条“浙东唐诗之路”。

“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可先,著有《浙东唐诗编年史长编》,他告诉记者,浙东唐诗之路上,天台山、天姥山有宗派祖庭的文化积淀,兰亭有独享的书坛盛名。作为绍兴母亲河,鉴湖以空灵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天下各地恣情山水的文人雅士游赏、寄迹于此。这条近200公里的翰墨诗情长廊,为唐人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文思灵感。李白、杜甫、孟浩然……一流诗人流连赋诗,至今留存的就多达220余首,无疑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更是精华所在。

图片来源于CFP

两位关键人物的开凿命名之功

谈及绍兴的历史,两个“永和”年号值得铭记——东汉永和五年,太守马臻筑塘立湖,使得曾经的荒芜之地变为鱼米之乡,百姓休养生息有了依托;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神作《兰亭集序》问世,这场曲水流觞的聚会,在历史上熠熠生辉。

谈及镜湖,马臻和王羲之,更是两位绕不开的关键人物——于镜湖而言,一位有着开凿之力,一位有着命名之功。

绍兴地势自南而北错落降低,雨季时常受山洪袭扰,或是海水倒灌。为摆脱当地恶劣的自然灾害,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太守马臻发动郡民,在原有堤、塘、湖泊基础上进行扩建,筑塘立湖,周三百十里,溉田九千余顷。

马臻修筑镜湖,是古代江南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得以形成六朝后物质富裕、文化昌盛的局面。巅峰时期,镜湖面积达610平方公里,故有“镜湖八百里”之说,相当于如今30个西湖那么大。

如今的镜湖在哪儿?

《嘉泰会稽志》载:“镜湖在县东二里,故南湖也。一名长湖,又名大湖。”

历经千年变迁,镜湖几易其名。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镜湖之名;王羲之引用《世说新语》“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来形容,镜湖之名得以此;唐玄宗天宝三年,贺知章隐居于镜湖,又得“贺监湖”;宋太祖建隆元年,为避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名讳,改镜湖为“鉴湖”……

名称的演变、更改,“稽山鉴水”见证着朝代更替,“白水翠岩,若镜若图”的鉴湖,也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心灵情志,是唐人名副其实的“诗与远方”。

本土文人的思乡寄托

时光回到一千多年前。

公元744年,贺知章因病恍惚,求还乡里。这一年,他已86岁,在生命进入倒计时阶段,却迎来了人生巅峰。不仅有皇帝送行赐诗,更有百官以《送贺秘监归会稽》为题赋诗相送,至今存诗30余首。皇帝连他儿子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只为能留其左右,方便照顾起居。

身为会稽永兴人(今杭州萧山区)的贺知章,故乡就在鉴湖之畔。晚年回乡,亦因对此地念念不忘。

谈起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为其代表作,其中第二首专咏鉴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归隐家乡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因贺知章的归隐,不少诗人也为鉴湖留诗。李白就不止一次记挂贺知章,每每想起,总会提起鉴湖。

在《送贺宾客归越》中,李白写道:“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在《对酒忆贺监》中,也写到了鉴湖:“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贺知章归乡会稽后,在鉴湖边建了一座道士观,晚唐诗人朱放曾有《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诗云:“已得归乡里,逍遥一外臣。那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

古人归隐,自要寻山清水秀绝美之地。古往今来,除贺知章外,陆游等诗人也都终老此乡,为鉴湖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也成就了鉴湖归隐的符号。

一线诗人的打卡圣地

以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为据,因漫游、做官、贬谪或隐居至鉴湖的客籍诗人,就有80多人。

据胡可先老师介绍,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线大诗人都曾畅游越中,流连于鉴湖,留下不少动人诗篇。

李白曾四入鉴湖,在他笔下,初入越州时,是“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的新奇;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杜甫青年漫游越中,风景和人物都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在晚年所作的《壮游》诗中回忆:“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孟浩然也作诗云:“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鉴湖的四季,在诗人笔下,气象万千、风光无限。

李颀笔下,“澄霁晚流阔,微风吹绿蘋。鳞鳞远峰见,淡淡平湖春……”是镜湖波光粼粼的晚春风光;李白《子夜吴歌·夏歌》中,“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是夏日镜湖的盎然生机;李贺南游会稽,写下“月漉漉,波烟玉”,是秋日月光洒在镜湖上的晶莹如玉;元稹笔下,“镜水波犹冷,稽峰雪尚残”,是冬日镜湖在山川辉映下的另一番景致。

中唐时期,诗人集体创作联句成为一时盛事,鉴湖也是诗人们联唱创作的重点之一。由陈允初、吕渭、严维等人联唱的《征镜湖故事联句》,全诗十六句,每人两句,每句围绕镜湖,探求一件历史旧事,颇具风格特色。

同样,鉴湖的山清水秀,也被诗人借以酬赠唱和。

元稹任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元稹赴越到任后,不遗余力地夸起越地山水“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白居易不仅以《答微之夸越州州宅》作答,还写了《酬微之夸镜湖》,在他笔下,鉴湖亦是“一泓镜水谁能羡,自有胸中万顷湖”的开阔豁达。

无论是贺知章的归乡,李白、杜甫的漫游,或是元稹、白居易的钟爱,泛舟于悠悠鉴湖,清波荡漾之中,正是千年诗意的激荡与碰撞。

时至今日,诗韵仍在回响。

近年来,绍兴在诗路文化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绍兴与台州两地人大常委会在浙江省首次开展协同立法,今年5月,《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正式施行,根据条例,绍兴将保护与利用并重,促进千年诗路文化绽放灿烂魅力。

●浙东唐诗之路绍兴鉴湖寻访打卡点——

绍兴柯桥鉴湖旅游度假

鉴湖诗廊

绍兴古纤道

镜湖碑码头

绍兴柯桥叶家堰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印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